English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一流镖客16bk.com

书写民间股市传奇...

货币理论与政策

admin2021-03-30 22:39:41416

1、什么叫“货币面纱观”?什么叫“两分法”?其理论基础是什么?你认为“货币面纱观”是否正确?“两分法”是否合理?“货币面纱论”最早由让·巴蒂斯特·萨伊(Say Jean Baptiste)、约翰·穆勒(John stuart mill)、古斯塔夫·卡塞尔(Gustav cassel)等人倡导,这种理论认为,货币与商品的交换实质上是商品与商品的交换,货币本身没有价值,它只不过是一种便利交换的手段,对经济不发生任何实质性的影响,货币就象罩在实物经济上的一层面纱。当人们看不透这层面纱,认为货币本身也有价值时,就会产生货币幻觉。货币只是随着实物经济的变化而变化,本身不是经济变化的动力,考察经济力量的活动必须揭掉遮盖在实物经济上的面纱——货币。 古典经济学家和新古典经济学家都认为货币对经济无实质作用,即认为货币对实际产出水平不产生影响。“货币面纱论”认为,货币对于实际经济过程来说,就像罩在人脸上的面纱,它的变动除了对价格产生影响外,并不会引起诸如储蓄、投资、经济增长等实际经济部门的变动。如果说,在一定条件下,货币供给在短期内还具有增加实际产出的效应,从长时期考察,也只能增加名义产出量,而不能提高实际产出水平。 2、什么是“现金交易说”?什么是“现金余额说”?试比较这两种学说的异同。费雪的现金交易说现金交易方程式: MV=PT M为货币数量;V为货币流通速度(常数);P为一般物价水平;T为商品与劳务的交易量(常数)。剑桥学派的现金余额说剑桥一般方程式M=kPyM为货币数量;k为以货币形式持有的财富或收入在总财富或总收入中所占的比例(相对稳定);P为一般物价水平;y为实际产出(常数)。货币数量的含义不同Ø 费雪所谓的货币是流通中的货币,这种货币是一定时期的货币的流量。Ø 剑桥学派所谓的货币是处于停息状态的、被人们所持有的货币,这种货币是一定时点上的货币的存量。 2、对经济主体的意志在决定货币需求中的作用的认识不同Ø 费雪的数量说是机械的数量说,认为货币的需求只是被动地适应货币的供给Ø 现金余额说强调人们主观意志的作用(K3、对货币职能的认识不同Ø 费雪认为货币只有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Ø 剑桥学派认为货币不仅有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而且还有价值贮藏职能4、宏观货币需求与微观货币需求的不同Ø 费雪所考察的是宏观的货币需求总量。Ø 剑桥学派所考察的是微观经济主体的货币需求,因而重视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相同或相似之处:1、基本结论相同:都认为货币数量的变动将导 致 一般物价水平同方向、等比例的变动;2、方程式的实质相同:V与k互为倒数,流量与存量可相互转化。3、试述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并作简要评论。凯恩斯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及其若干发展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主要是基于其著名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所提出的流动性偏好理论,由于凯恩斯师从马歇尔,他的货币理论在某种程度上是剑桥货币需求理论合乎逻辑的发展。在剑桥学派的货币数量论中,所提出的问题是人们为什么会持有货币,对这一问题的回答直接导向了剑桥对人们持币的交易需求的分析,但是,剑桥理论的缺陷是没有就此作出深入的分析。与剑桥的前辈不同,凯恩斯详细分析了人们持币的各种动机,对人们持币的所得分析更为精确。按照《通论》的分析,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包括:持币的交易动机、持币的谨慎动机和持币的投机动机,相应地人们持币的需求包括:货币的交易需求、谨慎需求和投机需求。在这三种需求中,一般假定交易需求和投机需求是加性可分的,谨慎需求由于不宜单独分离出来,分别归结到交易需求和投机需求之中,因此,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就由下列两个部分组成:M=M1+M2=L1(Y)+L2(r)式中L1(Y)代表与收入Y相关的交易需求,L2(r)代表与利率r相关的投机性货币需求。由于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在现代宏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政策制订中的核心作用,因此,进一步完善深化凯恩斯所提出的流动性偏好理论就显得非常重要,而这一发展也就构成了战后至70年代货币理论发展的主流。凯恩斯货币理论的首要发展是围绕交易动机所做出的更加精细的研究。原则上凯恩斯认为人们持币的交易动机主要取决于规模变量,虽然凯恩斯并不否认交易需求同利率有关,但他并未给出一个具体明确的关系。围绕这一问题,鲍莫尔(1952)和托宾(1956)结合库存的费用模型给出了一般的回答。鲍莫尔(1952)和托宾(1956)假定,人们持币与否包括两种相关的费用:持有现金的机会损失和处置有价证券的佣金支出,由于这两种费用互为消长,个人决策将面临选择和权衡,并使得总费用最小,由此可导出鲍莫尔有名的平方根律:M=(2bT)/r式中b代表每笔交易的佣金费用,r代表有价证券利率。该式表明货币需求同收入T和利率的弹性均为1/2,这意味着货币不是奢侈品,其更深一层次的含义是,收入分布越是平衡,货币总的需求就越大,或收入分布越是不均匀,货币总需求就越低。谨慎动机主要取决于未来的不确定性,正如凯恩斯所指出的,“由此动机持有之货币,乃在提防有不虞之支出,或有未能逆睹之有利进货时机。”但不确定性如何影响货币需求,凯恩斯的分析未见细致,致使后来的经济学家分别在不同的方向上进行拓展和进一步规范,最有名的拓展之一是托宾的货币需求的象限分析,托宾巧妙地将谨慎需求和交易需求与投机需求置于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并将谨慎动机限定于利率的不确定性这一范围之内。谨慎需求模型有关不确定性的其它发展是直接基于收入或支出的不确定性,如惠伦(1966)所提出的谨慎性货币需求模型就属于这一类型。该模型假定:收支相抵后的净支出服从以零为中心的某种概率分布,σ为净支出的标准差,通过设定适当的风险概率,惠伦导出了立方根律的货币需求公式:M=2σ2br13投机动机是凯恩斯最为关注和重视的一个动机,它是凯恩斯货币理论区别于其它货币理论的一个显要特征,不过凯恩斯的投机模型是一个纯投机性的货币需求模型,在该模型中,投机者面临的是非此即彼的选择,借助预期利率,个人要么全部持有货币,要么全部持有债券,个人是个盲目的投机家,而不是多样化的投机家。为克服这一缺陷,托宾(1958)根据马克维茨(1952)的资产组合理论发展了凯恩斯的纯投机性货币需求模型。这一理论可通过可分离定理加以说明。第一,投资者根据各种风险资产的收益和风险确定资产的有效集或有效边界,这一边界与个人的偏好无关,引入无风险的货币后,投资者的有效集变为由原点出发与有效边界相切的一条直线。第二,个人选择直线上的哪一点作为最优决策点,取决于个人风险——收益的无差异曲线,个人的无差异曲线与直线的切点即为投资者的最优选择,该点决定了在所有金融资产中货币所持的比例,投机性货币需求由此比例确定4、鲍莫尔怎样发展了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这种发展的政策含义何在?:①鲍莫尔模型:认为交易性货币需求与利率和规模经济有关,并首次将其用数学公式的形式表达,该模型本质上是运用最适度存货控制技术于货币理论的成果,所以又通称为“货币需求的存货管理模型”。  ②惠伦模型:论证了预防动机决定的货币需求也同样为利率的减函数,即M一√学。它表明最适度的预防性现金余额同净支出方差Q。,非流动性成本6正相关,与利率r负相关。通过以上两个模型。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已被修正为M—M,+%一L1(y,r)+L2(r)。  ③托宾模型:将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论,扩大和修正为资产偏好或资产组合论。5、弗里德曼的新货币数量说与传统货币数量说有何联系和区别?[金融学堂]货币数量论——一种历史悠久的货币学说

(2009-12-02 11:36:06)

在货币金融学中,没有哪种理论像货币数量论一样,历史非常之久,争论也非常之多,由于这种理论出名的经济学家也非常多。在中国古代的战国时期,《管子·轻重》中就有关于货币数量问题的记录,在西方国家,据说这一学说可远溯到罗马时代。不过,真正成为系统性学说,还是16世纪之后的事情。

这种理论并不难理解。货币数量论的核心内容,就是货币的数量决定市场的价格水平:货币数量多了,物价就上升;货币数量少了,物价就下降。由于这样的学说很容易被经济生活中的事实所简单印证,人们也非常容易地接受了它来作为经济运行,特别是市场价格变化分析和理解的工具。

那么,经济学家们争论的是些什么呢?

1734年,英国伦敦出版了移居英国的荷兰佛兰芒斯后裔雅各布·范德林特一部著作《货币万能》,作者因本书而在经济学说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他认为,商品的价格取决于一个国家的货币量,货币多价格下降,货币少价格上升。这应当说是货币数量论的典型观点。

这种观点受到马克思的批评。在范德林特和马克思所处的时代里,货币就是特殊的商品,如黄金等。马克思认为,货币本身是商品,本身就有确定量的价值,如一盎司黄金就是一盎司黄金,它值一把斧头,它就能够换一把斧头。如果黄金的供应多了,决不会出现两盎司黄金换一把斧头的情况,还是一盎司换一把斧头,多余的黄金会被人们收藏起来,不进入到交易过程。因此,不是货币数量来决定价格,而是货币本身的价值(黄金)与商品(斧头)本身的价值“等价交换”。按照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生产一盎司黄金用的劳动量,与生产一把斧头用的劳动量一样,他们交易就会保持这样的关系。这样的批判是正确的。

1911年,美国经济学家艾尔文·费雪出版了一本名为《货币的购买力》的著作。由于这时已经有了存款和支票等支付手段,进入到交易中的货币不再全是黄金等实物货币,货币的数量论就有了新的表达方式,费雪给出了一个相对复杂一些的公式。出于简化考虑,现代学者们将费雪公式整理为MV=PQ或P=MV/Q,其中:M是货币量,V是货币的流通速度(即1年内周转使用的次数),P是物价平均水平,Q是总产量,PQ是产品的价格总和,MV是货币量的总和。整个公式的意思就是:全部的产量的价值总量(PQ)要等于全部货币量的总和。

费雪认为,在这个公式中,重要的是价格水平受货币量的影响而变化,货币量增加或减少,价格相应上升或下降。这种观点,被后来人们批评的关键在于,费雪将货币的流通速度和总产量看成相当稳定甚至是常数的状况了。事实上,这两个方面不是那么稳定的,费雪的观点并不总能成立。有经济学家对美国的货币流通速度进行了测算分析,得出结论说,货币的流通速度不是常数,而是经常变动的。这样一来,费雪公式对现实的解释,就显得无力了。

上面的货币数量论,被称为“古典货币数量论”。它视货币为一种工具,人们并不会有意地来保存它,所有的货币都会跑到交易中去,因此,它的多少会和商品形成数量上的对比变化,决定物价的涨落。你可以想象在一个市场上,有100件商品,同时有100元钱,它们全部进行交换,商品的价格就是1元;另外一个市场上有了200元钱,商品也是100件,那么,同样全部进行交换,一件商品的价格就会是2元了。

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提出了所谓的“现代货币数量论”,它在对以往理论的总结、运用和批判的基础上,发展了相当多的新观点,并由此得到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弗里德曼的货币数量论所使用的公式与费雪公式并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将PQ看作了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收入总量。他不认为货币是一种简单的工具,而认为货币是一种资产,一种财富,人们会愿意保留一些货币在手中。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的货币都会流通到市场上去,而是有些货币会存在于市场之外,形成一种货币需求。

从这样的货币需求学说出发,并作出修正,弗里德曼认为,在费雪公式中的货币流通速度V虽然不是常数,却是可以预测到的,货币的需求有稳定性。在今天货币的供应是由人们(银行体系)来决定的制度下,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并不会直接地增加人们对于货币的需求,货币会走进市场中去。在公式MV=PQ=Y(总收入)中,M增加就会改变财富Y的量,也就是会使一个社会的收入发生变化。这时Y量肯定是会增加了。结果,可能是价格P上升,也可能是产量Q增加。这就与货币数量决定价格水平的理论联系上了。所不同的,是弗里德曼有他货币需求的解释,而且有了相对丰富的内容而已。

当然,弗里德曼的货币理论远不是这样简单,但他在货币数量论上面,实际上并没有距离古典数量论太远。我们记住这位经济学家的理论,并且区分古典与现代数量论的最好办法,就是记住:古典论认为,价格由货币数量决定;现代论认为,收入由货币数量决定,或者是价格和产量由货币数量决定。

货币数量论到现在也是一个争论没完没了的题目。因为它涉及到各个国家在实际经济生活是不是可以用它来处理货币供应方面的问题。其实,现代经济生活中的货币问题,归根到底还是一个数量问题:货币供应是多些好,还是少些好。大概在未来很长时间内,人们还会对这一问题继续纠缠不休。

(作者系知名金融学家、中国建设银行董事会秘书)

□陈彩虹

6、试述托宾的资产选择理论。为什么说这一理论是对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的发展?7、试述弗里德曼——施瓦兹的货币供给模型。弗里德曼-施瓦茨模型中的货币定义为M2。所以,在该模型中的“D”不仅包括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而且也包括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根据此定义: M=C+D 在货币存量中,只有一部分货币可为中央银行所能直接控制,弗里德曼和施瓦茨称之为“高能货币”(high-powered money)。它系由通货与商业银行准备金构成。如以H表示高能货币,以R表示商业银行准备金,则 H=C+R由弗里德曼—施瓦茨模型可见,货币供给是高能货币与货币乘数之积。而决定货币供给的因素有三:一是高能货币H,它由中央银行决定;二是存款对准备金的比率D/R(即存款准备金比率的倒数),它由商业银行决定;三是存款对通货的比率D/C(即通货比率的倒数),它由社会公众决定。但弗里德曼和施瓦茨认为,中央银行通过对高能货币的调节,即可抵消商业银行与社会公众的行为对货币供给的影响。因此,货币供给仍是一个外生变量。SZx一流镖客

[1][2]下一页 SZx一流镖客

其他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