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一流镖客16bk.com

书写民间股市传奇...

海康威视23年报&24一季报交流纪要

admin2024-04-21 12:00:00113

摘要
海康威视介绍了其在AI创新和数字化转型方面的成绩,并表示预计2024年全年利润将有所增长。公司将继续以感知技术和智能物联为基础,为各类企业提供数字化产品和解决方案,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胡总提到EBG的收入持续增长,对PBG的业务下滑持乐观态度。海康在海外的业务增长虽然缓慢,但未来几年仍乐观,公司将持续加大在海外的投入。此外,对于人工智能的大模型研发投入和观澜大模型的最新发展,海康将继续加强人工智能并提升相关技术。海康还讨论了智能物联行业变化和竞争格局演变的问题,表示将推广解决方案、进行合作选择和行业梳理。管理层解释了毛利率波动的原因和一季度业绩和现金流的问题。海康在非可见光感知和音频领域有重要应用,并努力实现规模利润。未来,海康将致力于在技术创新和特定需求满足方面做出贡献。
问答
问:本次会议将如何分配提问时间?
答:会议将首先由主持人简要介绍情况并通报本次交流内容的注意事项,随后邀请嘉宾进行发言。在发言结束后,会预留时间供投资人进行提问。
问:公司整体经营情况如何,今年的业绩表现如何?
答:今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893.40亿元,同比增长7.4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1.08亿元,同比增长9.89%。尽管面临复杂的外部环境挑战,公司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应对不确定性,通过持续投入研产销活动来增强业务布局的前瞻性,以此降低外部环境影响。
问:公司五个业务板块的发展情况如何?
答:五个业务板块中,公共服务事业群PPT营收同比下降4.84%;企事业事业群EBG营收同比增长8.12%;中小企业事业群SMBG营收同比增长1.46%;海外主业收入同比增长8.83%;创新业务整体收入同比增长23.11%。
问:毛利率方面,2023年海康威视的整体毛利率为何?
答:2023年海康威视整体毛利率为44.44%,得益于长期维护行业生态和保持有效益的增长,通过供应链规模优势及技术创新降低成本。
问:费用支出方面,2023年员工总人数有何变化,未来有何人员增长计划?
答:2023年员工总人数基本稳定,主要通过内部调整优化资源配置。2024年计划少量增加人员,投入方向主要为创新业务子公司和数字化新品的研发与推广。
问:2023年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占规模净利润比例为多少?现金分红情况如何?
答:2023年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占规模净利润比例为117.83%,现金及等价物金额为494.19亿元。2023年公司分红比例略有提高,预案为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9元,合计现金红利总额约84亿元,占归母净利润59.52%。
问:汇率方面,2023年公司汇兑收益约为多少?未来汇率波动对公司有何影响?
答:2023年公司汇兑收益约22.2亿元。未来汇率波动难以预测,公司将坚持稳健的外汇管理策略。
问:胡总能否解释一下公司为何正在成为OT公司,并对公司未来产品线有何影响?
答:过去公司被定位为安防类IT公司,但随着智能互联技术的应用,公司将业务扩展至企业的运营活动各环节,提供数字化产品和解决方案,帮助企业解决运营难题,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这是公司转型成为OT公司的重要标志。
问:EBG业务在2023年收入为何会超过PBG业务?未来是否会持续保持这样的增长趋势?
答:EBG业务增长主要源于企业客户对提升运营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品质的需求强烈。虽然PPT业务有所下滑,但随着企业市场的集中度提高和大企业占比提升,EBG业务有望进入一个更好的发展阶段。
问:在当前宏观环境下,海康的业务如何考虑和应对不确定性因素?
答:在当前环境下,企业应当基于微观层面的观察和判断,寻找机会和变化。对于海康而言,虽然全球疫情和经济不确定性带来了挑战,但也提供了机会。在国内,随着一系列政策和改革的推进,相关行业的问题逐渐暴露并得到解决,预计企业将逐步走出困境,迎来稳定增长。同时,海康也将继续关注和探索前沿技术的应用,如物联网感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并利用大模型等技术进行快速落地和变现。
问:在人工智能领域,海康如何通过研究院实现技术研发和转换效率的提升,并快速实现落地应用?
答:研究院作为海康基础技术的研发团队,长期注重对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的投入,如视觉大模型、LMLLM等,并提前布局相关技术。研究院通过建立开放平台,吸引了大量用户生成超过10万个模型,在100多个行业22000多个项目中实现快速落地应用。同时,研究院的产品研发中心和BG团队密切协作,将底层技术构建和需求导入相结合,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开发出面向不同行业的智能解决方案,从而确保技术的高效转换和快速应用。
问:海外业务方面,胡总能否分享一下过去一年多在海外一线调研考察后的感受,以及面对不确定性时的准备和应对策略?
答:在海外调研中,胡总发现海康在发达国家面临的主要挑战来自美国,但中国制造业长期优势依然存在,尤其是在无法替代中国制造业的情况下。同时,中国企业在技术上的领先优势也在海外市场体现。尽管过去几年海外业务增长相对缓慢,但海康预计未来几年仍会保持增长态势,并通过调整价格、运作机制、加大在海外的投入,包括增设分支机构和调整营销模式等方式,适应各种变化。
问:在费用和非经常性损益方面,黄总能否具体说明导致费用同比增速高于收入增速的原因?
答:费用同比增速偏高的主要原因在于公积金、社保费用的增长以及人力成本的稳定基础上,去年同期四月份有人员调整影响导致的人力成本统计变化。此外,创新业务中个别子公司的利润情况较好,但这并非可持续性变化,主要依靠机会型利润。
问:普博能否介绍一下海康在大模型和AI能力落地方面的技术演变状态,以及后续优化改善的空间?
答:海康在过去几年一直保持在人工智能和大模型方面的研发投入,并于今年1月发布了观澜大模型白皮书。观澜大模型参加了中国信通院组织的大模型权威评测,并取得显著成绩。基于大模型,海康的AI开放平台已拥有超过10万个模型,在多个垂直行业中落地应用,并结合领域数据和知识进行行业模型开发。未来,海康将继续密集投入人工智能技术,提升多维感知应用的信号处理能力,融入LAM等行业知识,推动人工智能在产业数字化转型领域的高速发展。
问:在当前行业客户和合作伙伴业务变化的情况下,海康如何应对并评估智能物联行业格局的变化和长期发展趋势?
答:海康在应对这一变化时,首先会根据合作伙伴和客户的实际需求进行产品和服务的定制化开发。在选择合作伙伴时,会考量逻辑性、可复制性等因素,并结合自身能力和资源投入来决定是否参与某个项目。例如,对于一些细分领域解决方案提供商,海康会根据项目实施难度、逻辑实施难度以及与客户关系等因素进行梳理和选择。同时,海康也会通过开放某些产品的硬件平台和软件模型,与伙伴合作共同推动智能化解决方案的发展。
问:大模型在海康内部的研发体制增效方面有哪些应用实例?
答:在内部研发体制增效方面,海康利用大模型技术实现了生产计划自动排程,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交付率。此外,大模型还在营销端实现智能化升级,包括客户潜客发现和优化投放。另外,大模型技术也被应用于软件开发自动化,提升了员工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的效率。
问:去年毛利率相较于同业友商是否有所改善,原因是什么?
答:去年海康毛利率相较于友商有一定的提升,其中成本下降是一个明显的因素。由于宏观经济环境不乐观,产品收入结构发生变化,包括价格较低的产品更受欢迎,综合导致毛利率波动。尽管毛利率变化较大,但整体上公司仍维持毛利率基本稳定,这是其核心竞争力的表现。
问:一季度业绩中,规模增速显著低于收入增速,以及经营性现金流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答:规模增速低于收入增速是因为少数股东权益占比增长较快,这是由于过去海南有八个创业务,其中一些业务经历了亏损阶段,随着经营状况改善,少数股东权益占比有所上升。至于经营性现金流变化,主要原因在于公司加大了存货的采购比例,随着不确定性因素得到一定程度的应对,存货情况趋于稳定。同时,应收款项的风险管理也得到了加强,因此整体上现金流情况有所收敛。
问:二三年年报中,非可见光感知技术的发展情况如何,是否有重要突破?
答:非可见光感知技术在过去几年中得到了显著发展。虽然我们在音频方面非常谨慎,因为其对隐私保护极为敏感,但在海康的音频应用中,从过去的提示性应用到逐渐深入,例如在应急场景下的音频检测、质量鸣笛检测、工地环境监测以及特定工业场景下的异常声音识别等方面都有了重要进展。尤其在音频在光纤中的应用方面,去年推出了基于光纤听诊技术的皮带运行状态诊断系统,这是重大技术突破,能够有效提升皮带生产过程中的运营效率和产品质量。
问:数字化产品在能源、教育和医疗领域的应用情况如何,是否出现更多同场景复用现象?
答: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通过将多种感知技术数字化,能够提升运营效率和产品质量。例如,通过数字化超声技术检测焊接质量,提高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等。目前,尽管尚未量化不同场景下数字化产品复用的比例,但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数字化技术应用于同一场景,实现更高价值量的产品提升和复用。
问:五块大业务(PPTEDTSNBG海外主业与创新业务)在一季度的增速排序是怎样的?全年净利润或规模预期是多少?
答:一季度,创新业务增速较快,其次是海外业务表现较好,EDG国内业务也不错,而PD和SMBG受到的压力较大。全年净利润或规模预期大约在160到170亿之间,但这主要是规模利润目标,挑战性较大。
问:在新业务开拓中,为什么投入与产出会呈现偏大的比例关系?
答:新业务投入大、产出相对较低是成熟业务与新业务的一个重要区别。对于新业务,无论是产品线、客户还是场景,由于技术和市场尚未完全成熟,初期的投入通常较大,而短期内很难看到明显的收益增长。海康威视在创业业务和股份公司内部调整时也会遇到这样的波动,这种波动是正常现象,不能过度追求新业务的投入产出比,而应根据实际情况做出业务选择。
问:相较于同业公司,海康创新业务为何能取得更优质的市场表现?
答:相较于同业公司,海康创新业务表现优异的原因在于公司长期坚持技术创新,在满足特定需求方面投入更多努力,不仅追求财务表现,更注重为行业带来贡献。
问:海康研究院如何看待通用大模型路线,并是否会考虑开发更大规模的基础性大模型?
答:海康研究院认为,在观澜大模型的设计中,已构建了基础大模型、行业大模型和任务模型三层架构。基础大模型用于构建认知和推理能力,但由于训练和部署成本高且行业应用需要特定知识输入,因此在基础大模型上构建行业模型以满足行业精确任务解答,并进一步精炼为针对特定场景的任务模型。对于基础模型和行业模型的开发策略,海康研究院将自研基础底座与跟踪产业界或学术界基础模型相结合,并针对重要行业需求进行训练,实现齐头并进和相互促进的技术模式。
问:推出灌篮大模型后,是否观察到客户项目解决方案价值量的提升?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推出灌篮大模型及一系列大模型解决方案后,确实对客户项目的解决方案价值量产生了积极影响。这些解决方案主要通过信号处理等AI技术的应用,提升产品质量、改善产品功能、改善产品性能等方面,有效帮助海康应对挑战。
问:在大模型推理应用中,目前海康是否面临了长期发展的挑战?
答:是的,当前在大模型推理应用方面,虽然海康已经有所投入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从我的角度来看,这条路还很漫长且充满挑战。尤其在逻辑应用时,对于精准性和误报漏报的要求非常高,这使得很多检测手段落地面临困难。
问:对于AI在实际应用中的谨慎态度,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在AI应用上,我越来越谨慎,尤其是在互联网上的AI应用非常热闹,但回到行业内部时,我们仍需面对现实情况,确保AI技术能够真正解决问题。
问:如果AI技术能够在未来成熟并广泛应用,那么海康将会如何利用它来盈利?
答:在AI技术成熟后,我们将利用其在感知技术、语音识别、无码率降低等方面的优势,提升信号质量并应用于各个场景中,通过这些优化来实现回报。同时,我们也会根据不同的行业和应用场景来调整硬件实现方式和云端部署,确保最终产品的可辅助推广性。
问:在海康内部,如何应对不同场景下AI应用的变化需求?
答:海康采取逐步适应变化的方式,在各个场景中灵活调整。我们不会每年都做大调整,而是根据客户需求和技术发展进行微调。例如,在进行推理模型优化时,我们会根据不同类型的算法进行定制,并将部分功能部署在不同层级的硬件设备中,如摄像头、NVR和服务器等,实现灵活配置。
问:对于未来公司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的投资计划有何考量?
发言人1 答: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的投资计划受到市场需求和环境变化的影响。一些园区建设进度可能会加快或放缓,以适应产品销售情况和未来预测。同时,我们也持续加大制造工厂的建设,例如仓储中心、机器人园区等,并根据业务发展和供应链成熟情况调整园区规划。
问:如何看待公司转型成为OT公司的固定资产与收入比例关系?
发言人1 答:公司在园区建设和固定资产投入上保持了一定的规模,预计未来固定资产占净资产比例会维持在15%到20%的范围内,不太可能超过这个数值。
问:智能物联背景下,海康与大药房行业的市场规模相比会有怎样的提升?
答:对于智能物联市场规模的增长,目前没有明确的短期目标,但长期来看,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深入,海康对这一市场有信心,并且已经在企业数字化产品及解决方案上展现出较强的竞争力。

其他股票